前面一個章節分享的手術後半年內的一些瑣事。心導管手術後半年是高危險期,通常會越來越順利,我也是這樣期待的,但故事卻不是這樣。
2019年4月初,手術後約8個月,開始有一些怪現象,偶而有胸悶現象,感受是上腹悶悶的,無從判斷是復發、腸胃問題、還是心裡問題。只能記下症狀,下次回診的時候回報給醫生。
2019年4月11號,當天有兩場演講,這是我生病後第一次應邀參加外部演講,而且還一次兩場。下午場是KKBOX邀請分享關於智慧音箱的開發經驗,晚上則是前往台科大演講語音辨識的技術。中午提早到達會場附近,較奇怪的是午餐飯後有嘔吐的感覺。還好演講時可能太投入,沒發覺什麼不舒服現象。晚上則是在台科大演講,這是公司人資安排的演講,也沒什麼症狀。
2019年4月13號和14號回高雄處理事情,凌晨胸口悶睡不著,考慮許久終於在凌晨服用第一顆舌下錠。這說第一次服用舌下錠。接下來的幾天上腹部微悶,尤其是下午時段。
KKBOX演講場地。
台科大演講教室。光線和畫質都不佳XD。至少留個紀念。
2019年4月18號,星期三,下午4:30。因為近期部門有三位同仁on Board,因此我安排一個2小時課程,講授部門簡介和一些語音辨識的基本知識。上課1小時後,突然暈眩。當機立斷停止上課,回到座位上休息並服用一顆舌下錠,十分鐘過去依然頭暈,立馬拿著背包決定到榮總一趟。
同事HY協助叫車,計程車司機回報6分鐘可以到達。等候過程冒汗、頭暈,因此再服一顆,症狀有稍微好轉。等待計程車的空檔,撥一通電話給我老婆,請她過來榮總一趟。
因為已是下班時段,關渡到石牌大塞車,更悲慘的是司機居然說他不認識到榮總的路,聽到差點昏倒,在北投走跳的計程車居然不知道怎麼到達榮總! 幸好HY老家在北投,告知司機如何走近路到榮總。計程車上頭還是暈,服下第三顆舌下含片。大約五點到達榮總。急診等待過程中,頭再暈,再取一顆,這已經是第四顆了。
說到這裡,很多人應該看出問題了。我隨身攜帶救心的藥物,但是我不知道這個藥物服用方式,服用後要注意什麼事情,可以服用幾顆。根據上面描述的服用方式,根本上犯了許多錯誤。第一個錯誤:舌下含片救心藥物的功能是血管擴張,所以會伴隨著血壓降低,所以服用藥物之後需要坐下來休息不能隨便走動,不然有昏倒的可能。第二個錯誤,這一顆藥物建議至多含兩片,若沒有改善就不能再服用,必須趕快到急診室。這個道理也蠻容易理解的,服用太多血壓遽降,暈倒可能性很高。這一次運氣還是不錯,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之內服用四顆舌下含錠,居然還醒著。
在急診入口處等待約十多分鐘,終於等到急診床上,開始治療。先推去照X光,護士綁了好幾次就是量不到血壓,醫生按脈搏,判定血壓太低。這位醫生就是去年8月16號勸我留下觀察的醫生。一段時間後,胸口不悶了,頭暈恢復,血液數據正常。狀況漸漸穩定下來。急診醫生告訴我,以我的狀況服用四顆舌下含片沒有昏倒運氣很好!
一個小時後老婆也來到醫院,HY協助回公司開車到榮總。穩定後,我跟晚班急診醫生說上個月有參加健檢,顯示血管有一條分支阻塞程度79~99%,是否需要提供給醫院,比對去年的影像,評估是否有復發的現象。醫生回覆不需要提供資料。
2019年4月19號,星期四,在觀察室睡了一個晚上。急診醫生說數據沒有任何異狀,可以出院,我表達可否聯絡我的心臟科主治醫師,說明上個月參加健檢,顯示分支有狹窄的跡象,這次頭暈、胸悶是否可能是復發前兆。值班急診醫生回覆: 頭暈和心機梗塞沒有關係,不然你覺得要如何處理? 這句話聽起來讓人有些不爽。
和老婆討論後,既然急診醫生都趕人了,先出院再說吧。老婆告知醫生我們決定辦理出院的決定。醫生回覆,他先跟心臟科醫生討論一下。討論後給我的訊息是:出院後掛心臟門診追蹤,若擔心,主治醫生同意可先掛明天週五其他醫生的門診。
2019年4月21號,星期六,下午血壓104/65,舒張壓偏低。連續量幾次舒張壓都是六十幾。晚上6:30,晚餐是家附近的一間新火鍋店。點鴛鴦鍋,昆布鍋和蒙古麻辣,肉品部分有安格斯牛、培根牛、沙朗牛和海鮮等,但我都沒吃,只喝兩碗昆布鍋湯。吃晚餐過程全程上腹部悶悶的,有嘔吐感,最後決定盡快回家休息。步行回家過程中,在水餃店門口坐下休息片刻,再步行100公尺走到7-11門口,終於忍不住蹲在路邊嘔吐。過馬路後在路邊繼續嘔吐,吐出大部分的晚餐。最後在家門口再吐一次。快步上樓。回到家躺下休息後,漸漸恢復正常。接下來的三四天又恢復正常,沒任何異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