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術後半年期間相當的穩定,下半年稍微有點狀況,但是所有的檢查都看不出異狀。算是有驚無險吧!一年之內沒有復發,這算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手術。接下來我進行一連串的運動測試,包含壘球運動、高山健行、連續跑步等等。透過不停的嘗試,我想知道心導管手術後的我可以進行什麼程度的運動。

壘球活動

2018發病,2019年第二年開始我也恢復我最喜歡的壘球活動,強度也慢慢拉高。平時假日跟著台科大學長們一起練球、比賽,不停的測試身體的狀況。也許因為長期服用藥物的關係,整體的爆發力確實不如以往,這一個現象都倒是還可以接受,但比較麻煩的是體力的持續時間變得很短。以往比賽可以連續出賽兩場三場,滿場飛都不是什麼問題,但是現在衝刺個一場比賽,下一場比賽狀況就是大起大落。這是一大困擾。

時間又來到2019年的年底,各位若有仔細看我前面的分享,應該知道年底有一個很重要的日子:那就是參加全國EMBA壘球比賽。這半年我的狀況雖然多,但是我還是參加了2019的比賽!我的信念:既然參賽就是將狀況調整到最好,為學校爭取最大的榮耀。認知到生病後體能和爆發力已經不如以往,所以花了一整年練習推打和平拉的技巧,目的就是讓打擊發揮最高效率,每次上場都有推進的效果。賽前一周打擊狀況滿分,我曾跟老婆臭屁說:如果照這樣發揮,我有能力幫台科大力挽狂瀾,也許可以拿個MVP。

不幸的是,賽前三天,室內打擊練習集訓時突然興起擔任餵球的投手,不甚被來球打到右手臂,腫了黑青一塊,右手半殘。還好,比賽當天勉強可以傳球,打擊揮棒還算順暢。一個經驗:比賽前幾周不要進行平常沒有進行的活動和訓練。

檢討2019比賽兩天表現,四個字: 曇花一現。第一場,狀況火燙,3打數3安打,兩隻長打。第二場,間隔三小時,身體明顯降溫,3打數都沒送出內野,外加一次傳球失誤。兩場落差很大。第三場休息。第二天狀況依舊,更離譜的是第一場後連9個打席球沒有飛出內野,全部是中間方向滾地。狀況起伏之大實在很難解釋。

右手臂球吻痕跡。

右手臂球吻痕跡。

高山健行測試

曾經關注我的部落格的朋友們,應該知道健行是我十分熱衷的另一項運動。記得我有次回診問我的心臟科醫生:類似我這種病患可以爬山嗎?醫生笑著回答:若我說不行的話,你生活可能就沒什麼樂趣了吧!2000公尺的上下的登山步道應該沒什麼問題!

哈!2000公尺這也太低了吧?那段時間看了不少網路文章,爬文了解海拔對心臟病患者的影響。結論是確實危險,但畢竟這是樂趣,所以我也測試一下,從低海拔的步道再慢慢適應,後來再到合歡山試試。合歡山上有許多步道,例如合歡山東峰、主峰、合歡尖山步道、石門山等,我都試過,成功走完的只有主峰和石門山。

石門山步道。

石門山步道。

合歡山東峰登山口。

合歡山東峰登山口。

走這些步道心裡壓力大於身理壓力。一來是登山過程不輕鬆,必須不時跟自己對話,此時若腦筋有些疑神疑鬼,一些小症狀會嚇到自己也會嚇到別人。畢竟若在高山發病,應該就掰掰了。所以我的結論是:少去這種人煙稀少的高山步道,後來高山健行測試到此為止。

慢跑測試

2020年初,突然興起進行連續跑步的測試,累積達23天,每一天都至少10分速跑3公里。這是一個蠻有趣的測試。曾經我也是熱衷馬拉松運動,這個測試雖然每一天的長度短、速度慢,但是我發覺長期服用這些心臟病的藥物確實影響有氧運動的進行。

頭前國中練習跑步。

頭前國中練習跑步。

近期又有一個名人台灣賭王因為心肌梗塞在除夕夜過世。2019年後只要在新聞上看到類似的新聞,都會造成一些心理上的衝擊。我一直在想:我的人生最後應該也是一樣的結果,送醫不治之類的。看到類似新聞,偶爾感覺血壓似乎有點飆高,那種感覺和我當初心臟病發作似乎有點相似,確實會造成一些緊張,這應該是最困擾我的問題。

胸口有時感覺悶悶的,我也不曉得這算不算所謂的胸悶,後來我覺得用「心荒」這個名詞蠻貼切的,也就是心理的問題,但這種現象確實對我造成很大的困擾,有時一個人獨處的時候,很害怕心臟突然罷工。有時候我也很羨慕老爸,因為他年紀大了有些健忘,自然而然就沒有心慌的問題。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,健忘對心臟病患者也許是一件好事。

某日無意間看到Google前董事長簡立峰和鄒開蓮的專訪,談到45歲之後就必須開始準備另外一張人生的名片,兩位都是在55歲的時候開始退休的生活。近期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應該提早退休。在2018年手術後休養期間,就已經有退休念頭。老婆一直抱怨如果現在退休,未來的生活可能會有問題,但其實我根本不擔心這個問題。老婆真正擔心的應該是退休之後,沒了工作目標,閒閒沒事情做,老化會更快,也許有老人癡呆的風險。